中國絲路葡萄酒讀後感

中國葡萄酒在國際舞台上是一顆新星,若隱若現有待發現。唐朝王翰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證明葡萄酒在中原早有傳揚,絲綢之路引領西域特產來華。台灣最年輕獲得WSET課程講師資格的翁曉蕾撰寫《世界葡萄酒明日之星 中國絲路葡萄酒文化之旅》一書,證千百年來中國本土葡萄扎根河西四郡,各有千秋。

(網上圖片)

翁小姐走遍甘肅省河西走廊,探索「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體驗到沙漠中的綠洲如何孕育生命。一再強調風土(Terroir)十分重要,想不到河西走廊得利於祁連山冰山融雪,加上日夜溫差大,讓葡萄有良好環境生長。在河西酒廊落地生根的葡萄種類比想像中多,紅葡萄包括Cabernet Sauvignon、Merlot等主要葡萄,連嬌嫩的Pinot Noir都可以生長,實在驚喜。至於白葡萄則不乏Chardonnay、Riesling、Sauvignon Blanc等。

來自西域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作者走訪當地數個酒莊,其中張掖乾旱少雨,日夜溫差大,加上冬天雪染葡萄,製作冰酒最好不過。原來不止白葡萄可以製作冰酒,有酒廠用Merlot釀製「冰紅」。

此書引人入勝之處,中國葡萄酒發展不在話下,書中更描寫河西四郡其他美食,以及旅遊景點等。其中武威盛產粟米,書本出版一名小孩坐在粟米堆上的照片,單純的笑容,大漠兒女紅彤彤的臉頰,充滿童趣,格外印象深刻。

河西四郡沙漠中的綠洲,圖為月牙灣。(網上圖片)

餐酒搭配小訣竅

酒與食物,可以相輔相承,也可以反目成仇。一般而言,干型葡萄酒與甜食和苦味食物最不合拍;但相反轉配甜酒則相得益彰。除了味道,酒體亦是一大關鍵。

鹹食

鹹食干型酒。因為酒會增加鹹食的甜度,所以要避免帶甜度的葡萄酒

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配甜酒。有助解辣(不過一般而言吃辣後味覺受影響,品酒就難了)

油膩食物

油膩食物配高單寧酒。高單寧酒有助解膩

酸味食物

高酸食物配高酸酒。高酸度食物會令低酸度的酒喝起來淡而無味

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配低單寧酒。因為苦味食物會放大單寧澀味

甜食

甜食配甜酒。因為甜食會令干型葡萄酒變苦,最好所選的酒比食物更甜

以上只是粗略點出基本配搭,還要因應菜式材料、烹調方法、所用香料,再分析開一枝甚麼酒配餐較好。

參考書目:《Wine Folly 看圖學葡萄酒》、《世界級葡萄酒大師 品酒超入門》

80個必學品酒詞彙(下)

首38個詞彙都了解了嗎?再來42個!

H

  1. 硬(hard)

形容酒體不平衡,偏酸而果香不足

  1. 草本(herbaceous)

聞起來有綠葉味道,如青草般的植物氣息

  1. 灼熱(hot)

餘韻溫暖甚至有燒灼感,通常因為酒精過量

 

L

  1. 酒腳(legs)

代表「酒淚」、「掛杯」的另一個字

  1. 鮮明、提振精神的(lifted)

酸度發揮多,但並沒有過量

  1. 輕(light)

酒體的形容,用以描述酒精和提取物含量較低、顏色較淺的葡萄酒,此類酒可能有非常好的酒體平衡,不一定是負評

  1. 長(long)

是用於finish的形容

 

M

 

  1. 成熟(mature)

酒在瓶中因陳年而變為複雜,但尚未開始乾枯

  1. 礦物味(mineral)

石頭、金屬、或化學變化所帶來口感,舌頭或上顎可能會感到刺刺的

  1. 老鼠味(mousey)

由細菌侵染葡萄酒造成的腐敗氣味

 

N

 

  1. 貴腐黴(noble rot)

使成熟葡萄甜度更集中的黴菌,這些葡萄可來生產甜酒

  1. 香氣(nose)

酒聞起來的香氣

 

O

 

  1. 橡木味過重(oaky)

葡萄酒在熟成時與橡木接觸,受橡木影響味道過重

  1. 橡木味(Oaked)

葡萄酒放入橡木桶陳釀會增加別緻的香味,可能是奶油味或朱古力味

  1. 老(old)

帶貶意的形容詞,指酒已過了成熟階段

  1. 氧化(oxidized)

葡萄酒與過多氧氣或空氣接觸,因此失去了果香與新鮮口感,逐漸開始變成醋

  1. 橙色(Orange)

白酒反射出橙色的韻彩

 

P

 

  1. 口感(palate)

酒入口後產生的口感,分初段、中段和尾段

  1. 胡椒味(peppery)

通常用來形容紅酒

  1. 菠蘿(Pineapple)

描述水果味主導的葡萄酒

 

R

 

  1. 寶石紅(Ruby)

亮麗的紅色

  1. 殘糖量(residual sugar)

指酒中殘留未發酵的糖

  1. 飽滿(rich)

酒體強勁而口感平順

  1. 圓潤(round)

不生硬、沒有明顯的單寧。

 

S

 

  1. 短(short)

形容finish

  1. 辛香(spicy)

香料味

  1. 微氣泡酒(spritzig)

只有一點點氣泡的酒

  1. 硫(sulphur)

最常用的抗氧化劑,但葡萄酒也有可能在入瓶時二氧化硫過多而產生異味

  1. 甜(sweet)

酒液內糖份多而形成

  1. 鹹(Salty)

主要來自礦物鹽類

  1. 煙熏味(Smoky)

煙味

 

T

 

  1. 品嘗(Tasting)

通過各位感觀確定葡萄酒品質與風格

  1. 單寧(tannin)

單寧主要來自釀酒葡萄的葡萄皮、梗和籽,帶來「澀」味的來源

  1. 尖銳的酸度(tart)
    太酸
  2. 酒淚(tears)

愈多酒從內緣緩緩向下流,代表這是高酒精的酒

  1. 薄(thin)

缺乏酒體的葡萄酒

  1. TCA(Trichloroanisole)

(抱歉這很難翻成中文)TCA意思是酒瓶內軟木塞發霉或受細菌感染,以致酒受影響發出老鼠味或其他不良的氣味

 

V

 

  1. 雲尼拿味(vanilla)

通常放過美國橡木桶相關

  1. 植物的(vegetal)

與植物相關的香氣

  1. 年份、釀酒年份(Vintage)

生產葡萄酒的那一年

  1. 紫羅蘭(Violet)

紫羅蘭香氣

 

W

 

  1. 木味(woody)

木頭的氣味

 

參考書目:《世界級葡萄酒大師 品酒超入門》

80個必學品酒詞彙(上)

不是教導你們拋下一兩個形容詞裝專家,至少在別人說這些詞的時候,自己能有個判斷孰真孰假。否則損失的不光是金錢,更是你的品味!來看看這80個品酒會學到的詞彙(按英文字首排列),先來首38個。

A

  1. 醋酸味(acetic)
    很可能酒內有菌,將酒精轉化成酸味,而酸味刺鼻蓋過了其他香氣
  2. 餘韻(aftertaste)
    品酒後葡萄酒留在口中的味道和感受;常與結尾(finish)並論
  3. 香氣(aroma)
    聞到葡萄酒的氣味
  4. 果香(aromatic)
    描述有顯著果香的葡萄酒
  5. 琥珀色(Amber)
    形容葡萄酒有類似琥珀的顏色

B

6. 烘烤(baked)
聞起來彷彿葡萄掛在藤上曝曬

7. 平衡(balance)
酒中酸度、甜度、單寧,以及酒精都和諧的狀態

8. 酒體(body)
大約是酒的質感,主要形容詞有「飽滿」、「輕」等,與酒精度、酸度和單寧有關

9. 貴腐黴菌(botrytis)
「貴腐黴」(noble rot) 的專有化學名詞

10. 酒香(bouquet)
葡萄酒的香氣品質,尤其指高檔酒在陳釀過程中所發展出的香氣

11. 苦(Bitter)
苦味

12. 盲品(Blind)
不事先告訴品酒者葡萄酒資料的品嚐

13. 黑莓Blackberry
描述水果味主導的葡萄酒

14. 極甘型Bone Dry
極甘型葡萄酒的剩餘糖分幾乎為零,苦澀感重。紅葡萄酒中由單寧或青草味而來,而在白葡萄酒而言散發類似葡萄柚味(Grapefruit)或果梗味(Stemmy)。

15. 褐色的(Browning)
紅酒陳年時間增長,達致完全成熟變成褐色

C

16. 複雜(complex)
代表著許多不同整合良好的味道,通常經歷瓶中熟成後,才能釋放出複雜的香氣

17. 軟木塞變質(corked/corky)
裝瓶後的葡萄酒由於軟木塞發黴而帶上的霉味,往往是受TCA污染

18. 爽脆(crisp)
吸引人,但不過量的酸度

19. 封閉(close)
形容葡萄酒香氣和口感未完全展現出其潛力,可以通過醒酒來加速氧化,發揮其應有風味

20. 耐嚼(Chewy)
比澀還要多的單寧感,口感濃郁粘稠

D

21. 乾枯(dried out)
葡萄酒年輕時,果香即已流失殆盡

22. 醒酒瓶(decanter)
玻璃瓶,換瓶時促進氧化,以散發葡萄酒香氣

23. 精雅(delicate)
用於描述一些優質葡萄酒的風味和果香

E

24. 泥土味(Earthy)
土壤類型所賦予葡萄酒的特殊口味

25. 優雅的(Elegant)
酒體輕盈、均衡的葡萄酒

F

26. 結尾(finish)
餘韻持續的時間,如果口感持續則是long finish(長結尾),反之是short(短)

27. 堅實(firm)
可察覺的單寧

28. 無力(flabby)
酸度低至令人不悅

29. 無精打采(flat)
沒有香氣,也不新鮮

30. 風味(flavour)
所有感觀帶來的葡萄酒印象

31. 清新(fresh)
形容酸度適中,能令飲用者提神的葡萄酒

32. 果香(fruity)
充滿水果香氣的葡萄酒

33. 豐滿(酒體)(full-bodied)
酒精和提取物含量都較高的酒

34. 花香(Flowery)
花朵芬芳的香氣

35. 細膩(Fine)
高品質葡萄酒

G

36. 青草般的(grassy)
聞起來像新鮮青草

37. 石榴石紅(Garnet-red)
紅酒釀造後的典型色澤

38. 金黃色(Golden)
白葡萄酒(特別是甜酒)的顏色

參考書目:《世界級葡萄酒大師 品酒超入門》

醒酒的秘密

「醒酒」彷彿是品酒大師才懂的事,其實說穿了即是將酒倒入一個乾淨不影響品質的容器內,讓酒與空氣接觸,加快釋放酒的香氣和味道。學品酒時,老師再三提醒我們不要以為醒酒時間愈長愈好,一些酒體較輕的酒很可能就此失去味道,動輒說醒個15-20分鐘,反而是不專業的表現!

醒酒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讓酒液與空氣接觸,散發酒的芳香。第二是將酒與瓶底的沉澱物分離,因為一些較成熟的酒可能生成沉澱物,嚼起來有苦味,必須將其除去。因為沉澱物的原故,侍酒師在換瓶時可能留下小部分葡萄酒。

甚麼酒需要醒?

年輕、酒體豐滿而單寧重的葡萄酒最宜先醒醒,使單寧軟化,酒更圓潤融和。搖杯與醒酒異曲同工,分別是以更快速度使少量葡萄酒醒過來,注意不要太用力把酒灑出來就可以。

葡萄酒與清酒在香港 – JASON YIP

大部分香港人都喜歡到日本旅行,2017年港人訪日的數字甚至已經超過200萬人次。所以對日本新聞特別敏感的人如筆者,聽到日本近日創紀錄的暴雨,都會忐忑不安。除了人命傷亡之外,位於山口縣日本酒巨頭「獺祭」亦被迫停工,情況令人擔心。

近年雖然日本國內清酒市場逐年萎縮,但是急速增長的海外市場成為活化多數日本清酒廠的新動力。由於飲食和職場文化等各種原因,香港人應該比較上少有所謂「Nominication」(日語,意指飲酒溝通)。可是日本酒出口到香港的數量差不多每年增加,比較10年前數量幾乎倍增,銷售金額更增長近4倍!

葡萄酒與清酒在香港

根據日本國稅廳的資料,按日本酒出口銷售金額順序計算,香港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可見香港人對於高質素的酒精飲品需求一直有增無減。

至於葡萄酒,雖然在香港市場較為成熟,又和日本酒同樣屬於釀造酒,但是更為豐富口味和複雜個性卻又令一般朋友難以選擇。所以如果怕撞板的話,請教相熟朋友,或專業賣家購入葡萄酒一定是最好的捷徑吧。

編按:

2018年7月日本中西部地區暴雨成災,位於山口縣岩國市的「獺祭」總部被水淹,損失逾90萬瓶名酒,更需停工避災。最快都要約2個月恢復生產。相關新聞

 

Jason Yip

日本清酒SSI,葡萄酒WSET等研習愛好者

CONTACT US

info@kesehills.com
266 Parkers Road, Mount Pleasant
SA 5235, Australia 

Find us on google maps

SA Liquor Licence No. 57619606 – Under the Liquor Licensing Act 1997 it is an offence to sell or supply liquor to a person under the age of 18 years or for a person under the age of 18 years to purchase, or attempt to purchase, liquor.

Add to 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