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之寶-James Halliday紅五星酒莊

法國葡萄酒看Robert Parker評級,澳洲葡萄酒不得不提James Halliday評級。對產地、葡萄種類等一無所知的新手而言,評分定是最直白最易明。James Halliday每年推出《澳大利亞葡萄酒指南》,為澳洲出色葡萄評級,亦選出3.5星及以上級別的澳洲葡萄酒莊。至於最值得留意的,必然是「紅五星酒莊」。

紅五星

紅五星級酒莊」是James Halliday評級最高,反映此酒莊定期生產高品質、有典範葡萄酒。獲評為此級的酒莊,至少有兩款葡萄酒評分為95分或以上,並且前兩年的評級均為五星級。全澳只有5.1%酒莊獲評為紅五星級,騎士山酒業Kesehills Wine就獨家代理其中三家澳洲紅五星酒莊,包括Kellermeister、A.T. Richardson Wines和Harewood Estate,質素備受酒評家認同。

獨家代理紅五星酒莊

四星級酒莊實力堅固,至少一款葡萄酒的評分在90分及以上,其它葡萄酒的評分也在86-89分。三星級酒莊是典型的好酒莊,但酒款數量較少,其葡萄酒的評分必須在86-89分之間。

有些無評級酒莊(NR)是由於三個原因。一、在12個月內沒有品嘗該酒莊的葡萄酒;二、曾經有品酒會,但沒有葡萄酒得分超過88分;三、品酒會因某些原因無法公平有效地紀錄酒莊表現。這些NR酒莊通常是新酒莊。

參考網站:https://www.winecompanion.com.au/resources/wine-tasting/understanding-winery-ratings

港雋創新智慧創業交流團有感

騎士山酒業7月28日參與「3i青年菁英創新智慧創業交流團」,赴東莞視察創業基地,來自不同行業人士參與其中。內地發展迅速,有感我們新接受的資訊很快便折舊,跟不上變化的進度。

繼上次珠海橫琴考察,今次到同樣在大灣區計劃佔重要席位的東莞市。首先參觀一個為中小企或外資企業做宣傳推廣及協助對接相關機構或廠商,特別是幫助那些不懂如何保護自家品牌商標或版權的公司或香港創業年青人。台灣青年機構已在東莞松山區建立了一個基地,陸續將最創新科技或產品,透過東莞基地輸入內地市場。基地旁邊更是一個大型屋苑,這裡一站式解決住宿及辦公地方。可想而之,有前瞻性的企業已一馬當先開發市場。

香港年青人是非常幸福的!反觀父母那一輩,誰不經歷過「闖一闖」的日子。還在考慮去comfort zone(安舒區)以外工作的你,機會在眼前時就不要錯過了!而且有不少香港機構例如港雋青年協會,提供渠道咨詢及提供實際上的服務。

新世界發展史(六)阿根廷

阿根廷葡萄酒世界須知兩個M:Mendoza(門多薩省)和Malbec(馬爾貝葡萄)。Mendoza是該國最大葡萄酒產區;而Malbec則是阿根廷栽種得最好的葡萄品種。與智利Carmenere一樣,Malbec發源於法國,但發跡於阿根廷。

阿根廷的兩個「M」

Mendoza是阿根廷主要葡萄酒產區,位於安地斯山脈東邊,葡萄園大部分位於海拔800 至1100公尺,是世上海拔最高的葡萄園。高海拔生長的葡萄酸度足夠,白葡萄酒最明顯是果香、酒精含量和酸度適中。惟由於初夏或會下冰雹,是影響產量的因素之一。

原產於法國的Malbec,因根瘤蚜蟲害而失去蹤跡,卻因移民潮帶到阿根廷落地生根,成為精彩的葡萄酒品種。Melbec釀出的酒帶高貴紫紅色,有紫羅蘭香氣。除了Mendoza,San Juan和Salta等區都有種植。與原產地南法比較,阿根廷的Malbec較多黑莓、李子味道,而南法則具明顯的皮革味。

位於門多薩省的葡萄園。(網上圖片)

阿根廷是南美洲唯一建立法定產區標準(DOC)的國家,四個法定產區包括Lujan de Cuyo 、San Rafae、 Maipu 和Valle de Famatina。法定產區內容重點包括:

  • 必須全部使用劃定的法定產區內生產的葡萄
  • 每公頃不得種植超過550株葡萄藤
  • 每公頃葡萄產量不得超過一萬公斤
  • 葡萄酒必須在橡木桶中培養至少一年,並且必須在瓶中熟成至少一年

只有符合資格的葡萄酒標籤上可以註明 D.O.C. 法定產區的字樣。

新世界發展史(五)智利

智利有「南美波爾多」之稱,以葡萄品種Carmenere聞名,佔產量逾三分之一。國土佔南美大陸絕大部分太平洋沿岸,長而狹窄,葡萄栽種地集中中南部。該國氣候適合葡萄生長,長達300日陽光普照,而且有涼爽的太平洋風,葡萄成熟理想。

首先講一講智利特色葡萄品種Carmenere,她發源自法國波爾多,但後來19世紀由根瘤蚜蟲病而在法國絕跡,反而距離較遠的智利倖免於難,使原本的歐洲品種得以保留。Carmenere起初被以為是Merlot,直到1990年代進行DNA測試才驗明正身,並成為智利葡萄酒獨特品種,帶有香草味道,在別的國家罕有栽種。

謎一般的Carmenere

狹長的智利大概可分為海岸區(Costa)、谷區(Entre Cordilleras)和安第斯山區(Andes)。「谷區」一直以來都是出產葡萄酒的集中地,因為兩座山脈之間鮮受冷空氣影響,溫暖環境利於生產飽滿豐厚的葡萄。降雨過多會令葡萄腐爛,但智利絕大部分地區在葡萄採收後才開始下雨到冬天,成熟前一段時間氣候持續乾燥,有利於葡萄成長。

智利法律規定,使用產地75%或以上葡萄可標示產地名稱;標明年份則需要至少75% 的釀酒葡萄採摘自該年份。但基本上在酒標標註葡萄品種、年份或原產地的智利葡萄酒,釀酒葡萄含量都需要符合標註信息的至少 85%。

新世界發展史(四)美國

美國葡萄酒發展史超過300年,若說美國葡萄酒等於加州葡萄酒並不為過,因為此區產出90%美國葡萄酒。加州受惠於日照充足,加上多樣地質,包括白堊土、石灰石、火山灰等,使葡萄充滿個性和風味。

美國葡萄酒發展成於Agoston Haraszthy,敗也Agoston Haraszthy。Agoston Haraszthy被稱為「加州葡萄酒之父」,屬匈牙利籍,後來在美國定居。他從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引入Muscatel、Zinfandel等300多種葡萄品種,逾10萬株葡萄樹栽種在Sonoma Valley,創加州葡萄酒先河。

可惜席捲歐洲的根瘤蚜蟲隨引進的葡萄樹進入美國,牽連加州的葡萄園。經過多年努力,到19世紀末,有人採用接木方式將歐洲葡萄樹幹接於有免疫力的美國樹根上,美國葡萄酒業得以重生。不過更大的危機是1919年開始的禁酒令,除了個人用、教堂用的聖酒外,所有葡萄酒禁止釀造,及至1933年才撤銷禁酒令。

受禁酒令打擊

1976年一場盲品會令美國葡萄酒亮於國際舞台,不論紅白酒的第一名都是由美國酒包攬。加州葡萄酒由Sonoma Valley和Napa Valley分庭抗禮,各自製造出色葡萄酒。另有些懷疑論者認為美國葡萄酒法太寬鬆,只要其中一種釀酒葡萄有75%以上,就可以在酒標上標出州級或縣級產區,以致質素沒有保證。

新世界發展史(三)南非

南非葡萄酒歷史始於1652年,荷蘭醫生兼商人Jan van Riebeeck被派至南非建立殖民地,並於Constantia區種植第一株葡萄樹。充滿個性的南非葡萄酒打入國際市場,雖歸於新世界行列,但在釀酒風格上與舊世界更為相似。

1918年南非政府建立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ooperatieve Wijnbouwers Vereniging,簡稱KWV),葡萄酒業界幾乎全部加入,有利於統一生產、擴展市場和杜絕惡性競爭。不過受種族隔離政策影響,內銷酒只供予白人,又因此在國際上孤立起來,所以南非葡萄酒未能登上國際殿堂。

1980年代南非進口昂貴的法國橡木桶,開始釀造波爾多風格葡萄酒,之後種族隔離政策廢除,南非葡萄酒終於見於世界。南非由1970 年代設立WO產地分級制度(Wines of Origin),標示釀酒葡萄品種,當“Wines of Origin”或縮寫“WO”以及生產區域的名稱(例如Stellenbosch,Durbanville或Robertson)出現在標籤上時,則確認了釀造葡萄酒的100%葡萄來自那個特定的地區。至於酒標上的年份,必須證明有至少85%的葡萄來自該釆​​收年份,獲得葡萄酒烈酒管理局認證後才可標印。

目前,南非葡萄種植面積為99,463公頃,白葡萄品種佔總面積的54.6%,其中白葡萄品種Chenin Blanc佔總產量的18.0%。紅葡萄酒品種佔全國葡萄園的45.4%。種植最廣泛的紅葡萄品種是赤霞珠,佔總量的11.5%;Shiraz佔10.5%,而Merlot佔6.1%,而南非本土的Pinotage佔7.4%。

南非混釀酒方面,以波爾多風格最為突出的,一些以Shiraz主導的GSM近年亦嶄露頭角。白酒也以波爾多混釀為主(Sauvignon Blanc和Semillon),另有地中海式Chenin Blanc複雜而豐富的混釀。

參考書目:《世界的葡萄酒》李元馥教授著

CONTACT US

info@kesehills.com
266 Parkers Road, Mount Pleasant
SA 5235, Australia 

Find us on google maps

SA Liquor Licence No. 57619606 – Under the Liquor Licensing Act 1997 it is an offence to sell or supply liquor to a person under the age of 18 years or for a person under the age of 18 years to purchase, or attempt to purchase, liquor.

Add to cart